江苏无缝钢管产量20年首降 有些钢企要想好怎么去死
日前,中钢协公布上半年钢铁产业发展数据。企业观察报记者注意到,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.1亿吨,同比下降1.3%。
按照中钢协的说法,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。而参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的趋势,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,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。
对此,分析师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产销量下降说明企业的生存压力在增加,钢铁行业将步入真正调整期。”
另有分析师则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:“尽管下降幅度不大,但这一转变意义显著,说明企业对未来的判断进一步趋向悲观。”她认为,未来几年内的严冬中,一批“不够强壮”的钢企将被淘汰。
这与之前国家冶金局原局长、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的观点一致:“2015年,一些钢铁企业要想好怎么去‘死’。”
市场、环保双重压力下
钢铁战车被迫减速
很长一段时间,削减钢铁产能和产量是中国工业管理部门的一大任务。据不完全统计,从2004年2月至今,国家相关部门已先后出台了20多项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政策。
然而,事实却是越削越多,即使在钢铁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低迷期的2008年以后,粗钢的实际产量仍在不断攀升。这次钢铁产量20年来首跌是怎么出现的?企业观察报了解到,市场倒逼和环保压力是主要原因。
2013年之后,长期的价格低迷导致了部分钢企生存艰难,包括山西海鑫钢铁在内的部分钢企走到了破产的边缘,以宝钢、河北钢铁为代表的钢铁航母开始严控产量。然而,由于包括汽车板在内的部分产品销路依然顺畅,粗钢需求量依旧在增加。不少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占领更大市场份额,不惜大搞“失血性”生产,宁亏不退,所以整体产量依然在攀升。
某种意义上,这种不自律的行为是普遍现象。中钢协承认,很多企业都是希望别人自律,自己却不自律。为此,中钢协多次提出,企业要渡过难关,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产量,实现“不给钱不发货,没有合同不生产,低于成本不生产”的良性生产局面。然而收效甚微。2014年,中国粗钢需求量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,钢材价格跌回2003年的水平,几乎所有的钢铁产品销售压力都在增加。对此,胡艳平认为,日益严酷的市场形势下,不少企业终于开始恢复理性,“真正地把活下去当做当前的第一要务”。
另一个直接原因是,实体经济长期低迷引发银行警惕,抽贷现象在钢铁等不景气行业时有发生。数据表明,中钢协会员企业2014年负债为3.2万多亿元,资产负债率为68.3%,部分企业负债率已高达80%。仅在今年一季度,银行抽贷就达到650亿元。
|